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」出自《易經.坤文言》。
坤卦,體現的是柔順凝聚、有質有體、一切於靜藏中含蘊成長之現象(〈坤序辭〉),相對於乾卦的創業性格,坤卦以順承成就為主軸。一切動作都收束於因果關係而在動作後有所結果,而在前面的不同選擇,會在後面造成整體局勢的截然差別,乾卦以開創者的態度看這個變化、坤卦以收成者的態度看這個變化。從這樣的脈絡理解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」才能看出其中的「必然性」。
坤文言解釋變化,以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」等為例,說明「臣弒其君,子弒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」,建議我們「履霜」就該知「堅冰至」,要在問題的徵兆出現時就把問題解決,否則等到問題「漸漸」積累成堆,就難辦了。由此,我們可以知道《易經》不是從迷信角度來解釋因果,而是以務實角度解釋因果,而且,這樣的因果是「必然的」。積善,不是指造橋鋪路等等善事的具體事蹟,而是指在每一個當下要進行的動作,都是發自純正孚誠的心,透過這份正心正氣辨明情勢、做出正確的抉擇,把持此一原則,與時並進、順著因果,必定讓一整個家族朝向光明美好的境地發展;反之,若心存不正,無法看清時勢並且無法注意到後患的前兆,雖然一直在造橋鋪路,但是隨著錯誤判斷的積累,會讓一整個家族的發展朝向不幸與難以解脫的困境。
關鍵其實不在作善事,而是在行善的前提:正心。因為正心,才能看到徵兆,看清現勢。從事後反省前兆,相對是較容易的,而要在先兆之時就能防微杜漸,需要的是正心的智慧與面對現實的勇氣,藉由正心的觀照看穿心障,才能把真正的利害關係從令人茫然的近利中區別開來,有了勇氣,才能夠拒絕無關甚至有害的近利而直指真正要達成的目標。
在此前提下,善事始為善事,在與時並進之中,漸次發展,必定能達「餘慶」之地,這才是《易經》真正的天地道德觀。
All rights reserved © gustav
[hr]
坤文言全文:
《文言》曰:《坤》至柔而動也剛,至靜而德方,後得主而有常,含萬物而化光。坤道其順乎,承天而時行。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臣弒其君,子弒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,由辯之不早辯也。
《易》曰“履霜、堅冰至”,蓋言順也。“直”其正也,“方”其義也。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,敬義立而德不孤。“直、方、大、不習无不利”,則不疑其所行也。陰雖有美“含”之以從王事,弗敢成也。地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地道“無成”而代“有終”也。天地變化,草木蕃。天地閉,賢人隱。《易》曰“括囊、无咎无譽”,蓋言謹也。君子“黃”中通理,正位居體,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,發於事業,美之至也。陰疑於陽必“戰”,為其嫌於无陽也,故稱“龍”焉。猶未離其類也,故稱“血”焉。夫“玄黃”者、天地之雜也。天玄而地黃。
引自: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 http://chinese.dsturgeon.net/
直接位置:http://chinese.dsturgeon.net/text.pl?node=81908&if=gb
註:易經六十四卦,唯有乾坤二卦繫有文言,後人推測前賢以乾坤二卦為例演易,而後諸卦,演法大略相同,不再演示。況且,玄妙之處就在其演,少些文言,才多些演算。
Edited 3 time(s). Last edit at 08/08/2013 11:59PM by gustav.
(
編輯記錄)